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第18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被忽悠考科举、太子暗恋太子妃、万人迷女配被男主盯上了[快穿]、清穿之娘娘万福/清穿之皇后千千岁、千山青黛、女尊之软饭硬吃(后宫、np、高H)、被穿书女配交换人生后[七零]、驯化(无期迷途/gl/np/all橘)、深夜外卖、阴角恋爱喜剧Ash
“这有什么!”郭美凤不愧是亲妈,立马就帮儿子找到了理由,“肯定是艺名!我演出那会儿,观众只知道我是‘四两银’,基本没人叫我郭美凤!” 四哥见他们一直说不到正题,焦急地问:“老五,你真的唱一首歌就要三百块啊?” 狄思科一愣,“报纸上连这个都写了?” 他赶紧展开报纸,仔细看了一遍新闻内容。 这篇新闻的标题为《从“供给制”到“商品化”,文化市场的一潭死水变活了》。 刊登在日报的第二版,几乎占了一整个版面。 主要讲的是改开以后,八亿人看八台戏的历史被彻底改写,打破了文化服务被国家包办的格局,各地涌现出许多新型文化市场。 作者在这里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文化商品化”的例子,一个是广州出现了一家产值上百万的影音公司,另一个就是北京的一间音乐茶座里,观众竞价点歌,一首歌被争出了三百块的天价。 “狄道格”和“耶利亚音乐茶座”都被反复提及多次。 而且这篇报道中唯一的一张配图就是他的那张。 见他放下了报纸,狄思慧又将另两份也递过去。 “五哥,这是今天的晚报和这礼拜的青年报,上面也有你呢!” 狄思科心中诧异,但还是将报纸接了过来。 晚报的内容与日报的大同小异。 而青年报上那篇针对性极强的专题报道,则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题目叫《新人歌手横空出世,歌星会唱也应会说》。 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比较刁钻,作者先是批评了某位著名歌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话毫无逻辑,常常词不达意,让观众大跌眼镜。 提议歌星们应该重视语言表现力,在舞台上,既要展现动人歌喉,也应言之有物,体现自身的艺术修养。 然后这位作者便举例还原了耶利亚音乐茶座中,三位客人为了一个点歌权激烈竞价的全过程,并为读者呈现了新人歌手狄道格,在面对天价点歌费时的处理办法。 称赞其言辞真诚,重视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此番应对便已价值三百。 相比于那个被嘲讽的著名歌星,作者对狄道格这个新人的态度,可谓是宽容又欣赏。 但狄思科的心情却颇为微妙。 这个作者在文中对狄道格的背景做了详细介绍,不但知道他跟大明星一起拍过牙膏广告,还说他“师从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白宜萱”。 在此之前,连狄思科自己都不知道,给他上声乐课的白老师竟然这么有来头! 几天之内突然冒出这么多跟他有关的新闻,还对他这段时间的活动知之甚详,这要不是有人特意安排的就见鬼了! “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真赚了三百块的点歌费?” 狄思科回过神时,一家人都眼巴巴地望着他,眼里既期待又忐忑。 他挑个猪蹄塞给侄子彬彬,点头说:“抽成以后,也就一百多。小六的学费先别急,我这段时间再多接点活。而且我之前不是拿回来两箱牙膏嘛,回头我出去支个摊儿,两箱牙膏也能卖几十块。” 郭美凤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然后神采奕奕地说:“你现在可是一首歌能卖三百块的!摆摊儿的事,让你二哥四哥去,就不用你cao心了!” 狄思科笑着答应了。 其实,申请表被学生处弄丢那事,让他这些天的神经都有些紧绷。这会儿瞧见他的四个哥哥,无论是瘸腿儿的,还是腿脚利索的,都老实在家呆着呢,他心里多少能放松一些。 尽管老五上报纸用的是艺名,却也足够郭美凤欢喜了,下午便置办了一桌好菜,让一家人为他庆贺庆贺。 在家里吃饱喝足后,狄思科重新披挂上阵,又赶去茶座上班了。 只不过,今天刚走到茶座门口,他就发现在“满座”牌子的旁边,摆着六个大花篮。 位置相当醒目。 狄思科以为附近又有什么门市部开业了,没怎么在意就擦身而过。 可是,过了没两秒,他又停下脚步退了回来。 只见其中一只花篮的条幅纸上写着——【预祝狄道格先生演出成功!】 他又去看旁边的花篮,写的是【to d,good show!】。 另外四个花篮上的内容也是这类祝福语,唯一的相同点是,都没有落款。 此时正是上客高峰期,许多熟客见到花篮旁的狄思科都跟他打招呼。 有人甚至笑着调侃:“小狄,恭喜啦!国际友人都给你送花篮啦!” 狄思科面上表现淡定,好似这些只是寻常小场面,内心里却恨不得赶紧掩面而逃! 如果于童此刻在现场,他一定要摇晃着对方的肩膀说:“别整活儿啦!这份突如其来的宠爱,我承受不来啊!” 第16章 为狄思科送上六个大花篮的人,并不是于童。 而是于童的大嫂蓝岚。 自那天以后,每逢狄思科有演出的日子,她都要送两个花篮过去,如此便坚持了一个礼拜。 这天晚上从茶座出来后,蓝岚没有直接回家,骑上车就去了文化局家属楼。 没想到,敲开门后,竟在门内看到了她家于晏。 “你怎么来啦?”蓝岚惊喜地问。 “我怕你乐不思蜀,把孩子忘在奶奶家!”于晏口中挖苦着媳妇,又回头瞪了眼亲meimei。 于童笑吟吟道:“我嫂子整天不是上班就是带孩子,多辛苦啊!本来就该让她偶尔出去放松一下!” “这是偶尔吗?都快一个月了吧?下了班连家都不回,就去那个音乐茶座和歌舞厅看男歌星!”于晏在最后三个字上加了重音。 “诶诶,你可不能当着爷爷奶奶的面胡说啊!”蓝岚纠正道,“我那是受童童的委托,去工作的!而且女歌星我也要看的!” 说着就放下背包,将几张发。票拿出来,交给了于童。 “你给我的钱虽是活动经费,但毕竟是歌舞团的公款,钱用在了哪里还是要记清楚的,以防单位有查账需要。这是买花篮的几张票子,”蓝岚一一解释,“这几张是点歌的票子,本来人家音乐茶座不给开点歌发。票的,我找了他们经理才开出来。” 于童不在意其他票子,只拿起那几张点歌的发。票瞧了瞧,最高金额也不过三十块。 不由诧异问:“小狄最近的点歌费涨了不少,嫂子,你怎么只花了这点钱?” 蓝岚得意:“我去的次数多了,早就摸清了门道。遇到那些衣着朴素的女同志,或是中年以上的男同志,就不能追着加价,他们消费比较理性。但是,碰上手面儿宽的年轻姑娘,或是在姑娘跟前找面子的男同志,就可以适当喊价了。” 蓝岚最近的日子过得着实潇洒,自从答应给小姑子帮忙后,她每天下班都打扮得光鲜亮丽,去音乐茶座和歌舞厅报到。 孩子由他太爷太奶接送,在外面的吃喝玩乐全由小姑子报销,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 不过,她是做财务工作的,有钱也得算计着花,童童给的四百块钱,她花了一个月仍有剩余。 白主任正在看介绍小狄的那篇报道,听孙媳妇说起点歌费,便摘下老花镜问:“这报道真实吗?真有人肯花三百块点歌?” “真的!我在茶座见过那姑娘几次,手面儿特别大,之前还给一个女歌手花过一百块呢。” 所以她那晚才敢不停抬价。 没错,蓝岚当时就在现场,而且是三个竞价点歌的女客人之一。 提起那天的事,她仍然心有余悸。 于童早就交代她,要是碰上了客人喊价,就跟着一起喊,最好能喊出一个天价,哪怕需要自己掏钱,也不要怂。 只有喊出天价了,后期宣传才会有爆点。 蓝岚答应得挺好,打算用三百块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那天刚喊到一百八,她就怂了。 没办法,革命家庭出身,舍不得呀! 白主任自诩是个思想还算开放的老太太,但是对于孙女和孙媳妇的这番cao作,还是有些费解。 “就算你们给他弄出了三百块的身价,但这毕竟是哄抬上去的,假的呀!这可是穿绸子吃粗糠,表面光!” 于童笑道:“哄抬出来的也是真的!这钱不是我花的,是人家客人掏的真金白银,这就说明有人认可他这个身价。我之前联系的记者已经将新闻刊登出来了,等到曝光度越来越高后,会有更多人觉得他值这个价。” 尽管白主任仍是觉得他们瞎胡闹,但也不会对孙女的工作指手画脚,只说:“不能让他只顾赚钱,声乐课还得继续上!” 于童诶了一声,满口答应着。 于晏见她们商量得差不多了,便没好气地问:“于老板,我媳妇的工作什么时候能结束?差不多就行了吧?从没听说,哪家小姑子整天撺掇嫂子去看男歌星的!” “那这回就让您开开眼!”于童笑着搂上蓝岚的肩膀,“嫂子这次功不可没,这两天先回去安抚一下于晏同志,过段时间可能还得请你帮忙,我手头还有好几个演员要发展呢。” 她原本更看好队里的一个女演员,人美歌甜基本功扎实,在歌厅的受追捧程度比那个陈莎莎还盛。 但是小狄那边突然放了颗卫星,爆出三百块点歌费的事,她只好趁热打铁,把手头资源优先倾斜给他。 * 最近团里迎接上级检查,又需要给旗下演员造势,于童已经连轴转了半个月。 将兄嫂送走以后,她倒头便睡,一觉就睡到了次日中午。 “先去洗脸刷牙,”白主任催促道,“午饭已经好了,你下楼一趟,把老头子喊上来吃饭。” “我爷又去练气功啦?”于童瞅瞅挂钟,感慨一番老爷子勤勉,又笑说,“您怎么不一块儿练啊?俩人一起长生不老多好!” “我才不跟那群老头玩!”白主任嫌弃得十分明显。 于童被逗笑,简单洗漱一番就跑去了楼下的小花园。 结果一群老头儿见了她,便热心询问起她的工作和婚姻情况,还有人问她怎么还不找对象。 “刘爷爷,练气功可不能说话啊,小心走火入魔!” 于童心说,难怪白主任嫌弃这帮老头呢,这嘴也太碎了! 她传达了白主任的开饭旨意,打算将沉迷气功的爷爷拽上楼。 然而,刚一转眸,她便望见了昨晚的话题中心狄二狗,正从他们那栋家属楼里走出来! 身边还跟着徐副局长新找的对象,郭阿姨。 两人举止亲密,看起来关系非常亲近。 郭阿姨挎着狄二狗的臂弯,迈上甬道时,不知狄二狗说了什么,逗得郭阿姨花枝乱颤。 尽管好奇两人关系,但于童刚起床,跑下楼的时候只随意扎个马尾,还趿拉着爷爷那双不用系带的男式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