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0节
书迷正在阅读:六零之囤货强手、在年代文里吃瓜、咸鱼小结巴他又浪又怂[穿书]、穿到没有辣椒的世界后、【猎人】下海吧少女!、【剑网3/all月泉淮】擁月仙人の受難、新生的芙宁娜、一夜友尽、【原神】炒一下莱欧斯利、【红程】斯德哥尔摩情人
李斯、赵高、蒙毅、王翦、尉缭......而大将蒙恬正领着三十万将士在北伐匈奴。宫中诸位公子,公子扶苏、公子高、公子胡亥等也皆有列席。 嬴政再开口:“众卿对仙画一事怎么看?” 赵高第一个站出来:“陛下,此乃大吉之兆!陛下英明,才会让上天垂怜,让我等得知后世的信息,也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天佑我大秦!” 不得不说赵高就是会拍马屁,一番话说出来即使高傲如始皇也面色变得缓和了不少。 殿下有看不惯赵高的人,在心中冷哼一声:佞臣! 但赵高说的也不完全是嬴政想要听到的,他一挥袖让赵高靠边,继续问:“纸和印刷术,朕已经着宫中尚方全力研造。” “陛下圣明!” “此事的确刻不容缓。” 在座的都是权贵,自小接受诗书熏陶,平时也要和各类公文打交道,自然也能意识到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 公子扶苏兴奋的说:“没想到后世之人中,读书人如此多,而且孔圣人的《论语》竟然还有所流传。” 嬴政淡淡看他一眼,本朝以法家治国,但扶苏却和儒家走得更近。若是在以前,他已经要发脾气了,但今天却心平气和了很多。 秦居然亡了,而且估计持续的时间还不是太久。 嬴政一开始怀疑是继承人的问题,是不是扶苏上位后亲近儒家才导致的?但是后来,他听后世那女子言语之中颇多提起《论语》,又变得不肯定起来。 听上去,《论语》在后世应该流传广泛,而且似乎颇受推崇。 不然,那女子为什么不提《商君书》与《韩非子》? 因此,他难得的没有因为这个对扶苏黑脸。 扶苏见父王脸色平静,胆子又大了起来,出列道:“父皇,儿臣看仙画中提及,后续的朝代......” 朝臣们都忍不住“嘶”了一声。 大公子,这也是你能说的吗?!他们可都不敢提这茬啊! 扶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一时之间僵在了当地,还只有几岁的胡亥见自己的长兄窘迫,嘿嘿的笑了起来。 “说下去!”殿上传来了嬴政淡漠而不容置疑的声音。 扶苏硬着头皮,不提后世朝代这一事,迅速的过渡到自己想说:“儿臣想,大秦是不是也可以建一所官家学院,鼓励大家向学?后世所言,开民智、求知识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群臣又忍不住“嘶”了一声。 本朝实行法家,本质上是用严厉的法律来规范大家的行为,郡县中虽然设有学室,但以吏为师,要求弟子最起码也要是“吏”这一级别的儿子才能进学。其实培养的不是读书人,而是更多的“吏”。而教化民众的思想,是儒家的那一套。 扶苏也是一时兴奋,话说出口就知道不对,但此时已经覆水难收。 寂静! 他只觉得时间如此难熬,头也不敢抬起来,等待着父皇如疾风骤雨般的呵斥与发落。 但不成想,嬴政却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事涉重大,此事以后再议。” 扶苏猛地抬头,竟然没有挨骂?! 简直不可思议。 群臣的眼神闪了闪,都嗅到了其中的某些微妙暗流,在心里也各有计较。 咸阳令阎乐站出列:“陛下,如今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有愚民言称此乃天降不祥,还有巫从中作乱,谋取不义之财。臣认为,陛下应当尽快颁下诏书,向百姓阐述仙画一事,以免被人利用。” 李斯也站了出来:“臣附议。除了咸阳等城池之外,还有各乡郡更需要严加防范。乡野之人,最易被人挑拨。” 言下之意,陛下你需要尽快抢过对仙画的解释权,不然就会有邪魔外道要出来了。 嬴政坐在高高的殿上,帝冕上的玉藻垂下,让人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高远威严,帝王的威仪更甚。 他颔首:“着大巫祝带人前往各郡,祭祀于天,向百姓解释。” 他一顿,又道:“让各郡守照着仙画中的章程,在城门口挂上告示,让小吏看守,对乡人解释。日后若有诏令,照此执行!” 没有纸做的,可以用木板来做。 “偌!” 嬴政又朝殿中扔下一句:“朕决意巡视东南各郡,并前往东海之滨,于泰山封禅。” 这个决定就像是小石子激起千重浪,众臣议论纷纷。 有人反对:“陛下,您去年才出巡陇西、北地二郡,舟车劳顿,不若在咸阳休息两年,再行出巡一事。” 他其实还想说劳民伤财,但最终没说出口。 “然也。且泰山封禅一事关系重大,此时决定,有些过于仓促。” 但也有李斯等人,极力支持:“尔等短视之极!此时正是陛下泰山封禅的好时机!恰逢仙画出世,正好趁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将仙画乃天佑大秦一事昭告天下!” “陛下,此事宜急不宜迟,还请尽快下令准备!” 秦始皇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的臣子们争吵。 他是因为仙画才想去泰山封禅的吗?当然不是! 泰山封禅从炎黄两帝时期就有,敬告天地,彰显自身伟绩。齐桓公时期想去泰山封禅,被管仲劝阻,认为齐桓公功绩还不够大。足见,泰山封禅对于帝王来说的意义。 嬴政觉得自己一统天下,九五之尊,够格去泰山做这件事情了。只是,他虽然一言九鼎,但如果朝臣都反对,也是需要重新再考虑一下的。 仙画就是个很好的契机。 朝臣们唇枪舌剑,最后支持的一方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恭请陛下泰山封禅,以告天下!” 嬴政一锤定音:“准!” ...... 汉朝。 未央宫内的氛围虽然严肃,却比咸阳宫要好上许多。 正巧是宴会,殿内还漂浮着熏香以及食物的香气,汉武帝命跳舞和奏乐的伶人退下,众臣回到自己的位置,该吃的继续吃,边吃边议。 像极了现代人看了电影后找家饭馆边吃边讨论剧情的场面。 汉武帝靠在位置上,动作毫不拘束,却依然带着威严,“众卿家从这仙画中可有看出来什么?” 最先出来的却是太常令。 太常令今天处于一个接近疯狂的状态,脑海中的信息简直爆炸式的增长,刚刚已经梳理了一遍,此时声音嘶哑得不行: “陛下,这后世女子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了不得。已知,后世用的是一种新的纪年法,而且天圆地方学说被推翻,‘浑天’一说得到了证实!”太常令说到这里简直要潸然泪下,他就是历史上“浑天说”的第一位提出者,落下闳! 落下闳道:“微臣正在创制一部新的历法,这仙画中的信息给了微臣很大的提示。或许,臣的历法可以提前出世。” 历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物。听上去似乎缥缈之极,但如果没有历法,就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节气一说,无法指导农桑稼穑。农民们只是模糊的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决定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割,完全不靠谱。 刘彻大喜,抚掌道:“若历法可成,你居功至伟!” 落下闳也很兴奋,又道:“臣还记下了后世女子提到过的朝代。我朝过后,是东汉,后续还有晋、隋唐、宋、明等朝代。” 殿中之人都开始窃窃私语。 刘彻知道之后汉朝还会出现个东汉,自己的年代大致被称为西汉。不过么,听上去,这大汉天下似乎还挺持久,因此他和殿中的朝臣们对此都不是特别的激动。反倒是哀叹这仙画透露的与本朝相关的信息实在是太少。 他心中一动,落下闳提到这事儿让他想到了什么。 于是,刘彻叹了一声:“落下闳,你刚刚说大汉后续的朝代,隋唐、宋、明,朕观仙画,其市井与文化之昌盛,皆在我大汉之上呐!” 他一副痛心疾首状。 朝臣面面相觑,纷纷起身:“陛下何出此言?既为后世,自有其进步之处。我大汉比之前朝,却也是先进不少。” 有人已经在揣测皇帝这模样是在演一出什么戏的时候,主父偃站了出来,躬身到底,高声道: “陛下!臣觉得这与后世朝廷皆行科举之制,大力选拔人才、民间文风兴盛有关!此制,臣觉得我朝可以效仿!” 一时之间,无数或恍然或痛恨或佩服的目光向他投了过去。 -------------------- 大家有想看的内容可以在评论区里提一下哈,我看看可不可以加到后续的视频里面。反正是侃大山嘛,哈哈。 ps:皇帝们最擅长借题发挥,不借机搞点事儿怎么可能,哈哈。 1. 有一个bug,秦始皇时期我设定的年份是秦王政二十八年,他四十一岁的时候,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修灵渠、修阿房宫、泰山封禅、派徐福去东海、打匈奴,但是呢,焚书是在几年之后。前面提到了焚书,大家就当是平行时空的秦始皇提前把这事儿给干了吧。 2. 汉武帝时期的设定是元朔二年。这一年主父偃推出了“推恩令”,但得罪的皇亲国戚太多再加他自己也有把柄,于是这一年他被诛三族。 3. 秦始皇对扶苏其实应该不是特别满意的,扶苏亲近儒家,而且他娘是楚国人。 4. 明天还是后续,以及火药的开端(如果进度快的话) 第11章 后续 主父偃是武帝的心腹红人,仅仅七年,他就从一个潦倒的书生走到了现在的中大夫,位极人臣,最夸张的那一年升迁了四次,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但是,他也是各大皇亲国戚和豪强们的眼中钉rou中刺! 他上书的“推恩令”得罪了几乎大汉所有的诸侯。 汉高祖时期,刘邦犹豫治理天下是要实行分封制还是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将大汉分为几个诸侯国,像是周天子。郡县制,权力统一于中央朝廷。 最终,他在现实形势的压力之下选择了一个妥协的中间路线,那就是郡国并行制!一方面,他继续遵循了秦朝时的郡县制;另一方面,他将同族封侯,赏赐封地,又遵守诺言,还封了几个追随自己打江山的老部下大功臣们封为异性王,同样赏封地。这样,将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起来,就成了有大汉特色的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是时代的产物。 在初期的时候,它稳定了军心,稳定了政局,同时也避免了郡县自身的权力扩张。 但是慢慢的,发展到了武帝时期,这种制度的劣势就突显出来了。诸侯王的权力过大,动辄“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一旦他们起了不臣之心,联合起来,那谋反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汉景帝,也就是汉武帝他爸那会儿,发生了一件事情。景帝想要削藩,结果引起了七王之乱,花了很大的劲儿才把这个乱子给平定下来。自此之后,景帝再也不提削藩的事情。 但,汉武帝是什么性格? 坚毅自负,绝不愿受制于人! 这些诸侯,他早就看不顺眼了。只是,怎么削是个问题,要削得巧妙,削得让人哑口无言。 这个时候,主父偃的“推恩令”就粉墨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