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纵论大计
书迷正在阅读:快穿:攻略那个上仙(1v1h)、偏爱,广州有晴天、[名柯乙女]广田爱子决定去死、豪门夫人马甲多、好感觉【1v1剧情H】、虐文女主从星际归来后飒爆了、我以科学证仙道、每天晚上穿到新婚夜是什么体验、农家团宠四岁半、团宠小奶包我是全皇朝最横的崽
“舅舅,你认为还可从别处增加钱税收入?你是否已经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了?”朱厚照大声问道。 张延龄道:“皇上,臣可不是户部官员,对于钱粮财税这些事也没有特别的研究,这个问题,皇上得去问相关官员才是。让他们给出一个可行性的办法。” 朱厚照神色有些失望。 “不过……臣倒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以供参考。但臣要先说明一点,这些都是臣的个人观点,并非是向皇上的奏议。若有不当之处,皇上可莫要怪罪。”张延龄继续道。 朱厚照喜道:“舅舅但说无妨,舅舅何必如此谨慎?这可不像是舅舅的行事风格。” 张延龄笑道:“没办法啊,臣可不希望被人抓着小辫子攻讦一番。臣又非外廷官员,这种事不在臣职责范围内。臣若越俎代庖说出一些话来,难保会被人认为是越权行事。说的对还好些,说的不对岂非被人指谪笑话。” 朱厚照叹道:“没想到舅舅这样的人,现在也如此小心谨慎了。可见朝廷上下官员该有多么的小心翼翼了。这可不是好事啊。舅舅,你说吧,今日只你我闲谈,不会有人指谪你的。” 张延龄点头,沉声道:“臣所知,我大明财税份额如今是农税占七成以上,盐税一成,茶税商税舟船路关灯各种杂项一成多。由此可见,我大明财税很是单一,土地上收不到税收,则整个朝廷的税收便大受影响。” 朱厚照点头道:“是啊,否则朕为何会急于改革田亩之事?确实太仰仗农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张延龄道:“臣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臣觉得很有道理。但凡富庶之朝,无不商业发达,贸易通畅。商税理当是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才是。而我大明商税所占税收比例之低令人咂舌。似乎连半成都占据不到,这是及其罕见的。赵宋之时,商业发达。商税一度占到税收三成之巨。年入四五百万两。我大明虽不能及,但若商税也占三成,年入税银也在一两百万两之巨。这里边的好处,不言而喻。” 朱厚照皱眉道:“这个……怕是有些难。” 张延龄笑道:“臣替皇上说吧,无非便是我大明的商业都是被王公贵族官员们所垄断。我大明朝大的商贾基本上都是这些人罢了。和庄园田税一样,朝廷要征商税,便得他们同意。而民间那些小商小贩也征收不了多少税钱上来。加之我大明朝一开始便重农抑商,所以这方面的税收聊胜于无。是不是?” 朱厚照叹道:“说到底,还是不能惹众怒啊。” 张延龄道:“可是为何不大力鼓励百姓经商呢?百姓经商,民间商贾崛起,盘子大了,不就税收可观了么?这对朝廷稳定,百姓生计也是有巨大效果的。土地本来就不够种,却还将百姓绑在土地上,土地养不活人,百姓便流离逃走,甚至引发治安之忧。说到底还是就业生计的问题。若是朝廷重视商业,鼓励商事。定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朱厚照道:“舅舅说的有道理,可是实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吧。鼓励商事,哪有那么简单?这里边牵扯许多事情呢。” 张延龄道:“事情当然是很复杂的,但是可以先易后难。比如说,我大明朝最好的商品是什么?无非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了。以茶叶为例,我大明茶马司每年用茶叶和西北各族部落换马,这便是一个极好的成功的例子。茶叶是游牧各族的生活必需品,而我大明需要马匹,一举两得。这样形式和规模可以进一步的扩大。适合种茶的地方多了,没有土地的百姓也很多,开垦荒坡种茶,朝廷统一收购销售。岂非是可以安置百姓,让百姓们从耕田种粮变成专职种茶的茶农?收入一样可以养家安居。” 朱厚照皱眉道:“可是,这么一来,朝廷收的茶叶岂非太多了。茶马交易数量有限,我大明内部也消耗不了太多茶叶,朝廷照单全收,最后岂非是血本无归?” 张延龄笑道:“这是后话,且听臣继续跟皇上说。再拿桑蚕为例。我大明生产的丝绸都是高档的商品,养殖织造技术都很成熟。只是限于消费能力有限,无法扩大规模。但丝绸之精美,谁人不爱?这种东西,便是我大明宝物。还有陶瓷,更是我大明国粹。各地官窑私窑不计其数,瓷器精美价格便宜,技艺更是精湛娴熟。丝绸瓷器这些都是我大明独有之商品。发展蚕桑丝绸织造,瓷器的烧制,这些对我大明而言都不是问题。这些商品都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和财富。” 朱厚照咂嘴道:“舅舅,你说的这些朕都懂。可是……” 张延龄道:“皇上,臣知道你要说什么,无非便是这些商品造出来卖给谁的问题。我大明自身消费能力有限,大量产出却无法卖出去,那确实是个大问题。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开拓商路了。这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陆上,西域各国的商道是通畅的。在甘肃边界出去便是西域亦力把里汗国,目前向我大明纳贡,乃是我大明附庸之国。我大明的茶马生意大部分是和他们做的。但是,亦力把里以西还有哈萨克、帖木儿国、月即别等诸多西域之国,和他们建立贸易,不管是以物易物,还是出售茶叶丝绸陶器都是一笔大生意。朝廷派使者出使打通路上商道便可。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定会在短时间里有成效。”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朱厚照微微点头,摸着下巴上的绒毛沉吟思索。 “路上商道只是一小部分,毕竟西域各国并不富庶,道路也崎岖遥远,甚为艰苦。带来的收益也不会太可观。但是另一条商道便是重中之重了。那便是海上商道必须打通。”张延龄道。 朱厚照一惊,皱眉道:“开通海上商道?可是……我大明是实行海禁之策的啊。海上倭盗横行,洪武年间便实行了严厉的海禁之策,禁止百姓出海。你要开通海上商道,岂非是说要开海禁?不可,万万不可。” 张延龄笑道:“皇上为何说开海禁万万不可?” 朱厚照道:“朕是知道的,父皇和朕说过。当年太祖皇帝有鉴于沿海倭寇猖獗,且和沿海地方百姓勾结为患。故而令寸板不许下海的海禁之策。此乃保证我大明海疆安宁之策。海禁若开,岂非倭患又起?” 张延龄大笑,看着朱厚照道:“皇上觉得这个理由成立么?” 朱厚照搓着手道:“这个……这个……太祖高皇帝的旨意,应该是没错的吧。” 张延龄道:“皇上要立志成为圣明之君,有些事便不能不深入的思考,判断其得失。臣斗胆为皇上分析分析当年太祖为何下海禁之令。臣认为,当初我大明初立,内外敌人的势力都很强大。太祖高皇帝既要全力对付北元残敌的反扑,又要肃清陈友谅张士诚等内部之敌的残余力量的袭扰。在这种情况下,无力分心海防。倭寇肆虐的东南沿海之地,勾结地方豪强作乱,是为另一大患。鉴于此,海禁之策乃是当时的正确举措。目的是巩固大明基业,全力解决棘手的内外之敌。” 朱厚照低头思索,并不说话。不过神情中有恍然之意。 “时移世易,如今我大明立国已经百余年,早已不是当初的情形。这海禁之策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其实已经有待商榷了。皇上当根据如今的局面做出判断。这可不是违背祖宗的决定,这是根据情形调整政策。我想这一点皇上当会明白吧。” 朱厚照点头。这一点上他倒是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毕竟如果他是墨守成规之人,又怎么会违背父皇的决定,登基之后不久就办了刘健谢迁等顾命辅臣。只是太祖高皇帝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要变更太祖的政策,他有些心虚罢了。 “皇上也莫忘了,当年永乐大帝可是已经派了三宝太监出海下西洋的。而且是出洋七次。可以说,海禁之策在永乐年间便已经破了。虽然是皇家之命,但也是破了不是么?事实上,这么多年来,这海禁之策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已然沦为沿海各地大商贾垄断海货贸易的理由了。朝廷说海禁,但不知我大明朝这么多的海货从何而来?皇上炉子里点的龙涎香,桌上摆的这红珊瑚树,朝廷里官员们用的象牙板,家里供的象牙佛。还有各种番国香料。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从何而来?臣家里便有几幅暹罗红纱帐,便是番国之物。海禁海禁,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便宜了那些和番国私自贸易的商贾罢了。赚了大笔银子,却不交一两银子的税。皇上,这海禁之策当真有存在的必要了么?” 张延龄看着朱厚照的眼睛沉声说道。大苹果的大明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