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皆大欢喜
… 这几个月,李存非常忙——比之前打仗的时候忙多了。 政治上的。 人事上的。 经济上的。 教育上的。 民生上的。 军事上的。 就仿佛,一下子什么都涌了上来。 这时候李存才清楚得明白,什么叫作“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先说政治上的。 以前,李存用了一个模模湖湖的六部制管理自己的地盘,实际上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原中书省官属一个没设,倒是设置了一些拥有议政权的辅官,由李存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李存等于是兼任宰相,而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说穿了,李存这套东西,就是内阁制的雏形。 这套东西,以前李存用来,倒是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当时又是战时,大家也就将就了。 可现在,这仗打完了,还打赢了,李存实际上割据了六路,等于是建立了一个小国。 不少人,尤其是立有功劳的人,难免会有所期待。 比如,在李存打仗时,一直帮李存坐镇后方的吕将,就很期待宰相这个职务。 这也很正常。 想当初,李总你跟宋军在长江边上一战就是好几个月,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人家吕将给你挺过来的。 现在,李总你公司上市了,人家吕将要个CEO当当,不过分吧? 不仅吕将,还有张世。 想当初,李总你一个兵都没有的时候,人家张世就跟着你干,为你摇旗呐喊,为你奔走拉员工入伙,队伍拉起来了以后,哪苦去哪,处处为你着想,就是挑妞都给你挑最漂亮的,如今咱们这买卖做大了,你看给人家张世个啥官干干,让人家张世也风光风光? 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说实在的,也就是李存明说了,自己暂时不考虑登基称帝,否则李存肯定早就黄袍加身了。 手下人的期待,让李存没办法再继续搞内阁制了,因为这容易寒了手下人的心。 关键,这天下还没打下来呢,李存就开始想着限制和约束功臣的权力,甚至是卸磨杀驴,那谁还会继续跟李存干? 另外,李存老是“御驾亲征”什么的,没有一套正经的领导班子,有时候是真不方便。 李存没有过多纠结内阁制可能比二府三司更先进一点,而是痛痛快快的就选择了二府三司制。 原因无它,这个制度,目前是李存集团最能接受、也最期待的。 于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将上线,枢密使张世也上线,其他有功人员,全部得到升任和转正,皆大欢喜。 啥? 李存都没登基称帝呢,就敢明目张胆的给自己手下封宰相、枢密使? 凭什么? 就凭我李存愿意,就凭在我李存的六路之地,我李存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没有人能管得了我李存,就凭赵佶君臣就是知道了这些事也只能装着没看见,否则他们能怎么办,插上翅膀飞过长江来咬我李存?….话说,你当赵佶君臣不想将李存千刀万剐、挫骨扬灰吗?要不然,他们能一口气招募了十万水军,在那个澡盆里天天练来练去,这是为谁准备的,傻子都知道。 换而言之,世人都知道,赵宋王朝迟早要收拾李存。 这种情况下,李存还用在意赵宋王朝的态度吗?说句不好听的,李存没有直接宣布,从现在开始,我李存就是皇帝了,就算是给赵佶君臣留足了遮羞布,别的,估计赵佶君臣也不指望了,关键赵佶君臣也管不了,现在赵佶君臣就是一门心思的练水军,憋着劲的造战船,只等过去个三五年赵佶君臣准备好了,铁定就会来跟李存再干一次。 现在嘛,两家就是自己发展自己的,等以后交手的时候,再一决雌雄。 既然如此,李存又怎么可能因为赵佶君臣的态度,而寒了跟自己打天下的人的心? 该说不说,李存如此痛快的就升任了群臣,让跟李存打天下的人,全都大受鼓舞,人心也安定了下来,李存的那些便宜岳丈、便宜舅哥绝口不再提让李存接受赵宋朝廷招安的事了。 人事任命上。 在正职上,李存都是唯功任命。 而在副职上,李存都是唯才任命。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历史遗留的问题。 那就是在李存的地盘上,还有不少赵宋的旧官旧吏。 结果,李存不查不知道,查了以后,还给了李存不少惊喜。 在李存的地盘中竟然藏有很多大才。 首先一个大才就是李纲。 原来,三年前,东京汴梁城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也就是说,李纲人就在福建。 李存派人去查过了,才知道,当初孔愣子带人打南剑州的时候,李纲还带人抵抗过,结果不敌被捉,然后就被当时的刑曹给丢进劳改营里改造去了。 李存什么废话都没有,直接一旨调令,就将李纲给调到了自己身边,让李纲跟宇文黄中和陈遘作伴。 因为有李纲这个例子,李存又仔细找了找。 结果发现,李光竟然也在。 原来,也是三年前,李光指责士大夫阿谀jian佞成风,甚至援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的话,来堵塞言路;又认为怨嗟之气,聚结为妖气。王黼厌恶李光,令吏部任李光为桂州阳朔知县。 没说的,李存身边的观光团又多了一个。 之后,李存又找到了陈角、杨友等不少他有印象的名字。 但跟李纲、李光不愿意为李存效力不同,陈角、杨友等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在虎贲军当官了。 没什么好说的,李存一纸调令把这些人全都调到了适合他们的部门,而且大部分都是升职任用。 经济上。 李存大力发展境内的一众港口,鼓励商贸,尽可能的给商业活动开绿灯。….甚至于,为了方便商贸活动,李存还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推出来了纸币。 ——目前还没有小面额的纸币,最小的都要一缗,最大的是一百缗。 由于李存手上的金银并不是特别多,因此,目前阶段,李存只是发行了五百万缗的纸币试试水,同时只在各州的首府城市和几大港口城市建立了钱庄,用以进行金银与纸币之间的兑换和存取。 事实上,李存清楚,自己搞得这个金银复本位制,是有隐患的——金银之间的兑换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会使得李存发行的纸币有不保值的风险。 其实,李存最早想实施的是金本位制,次之的选择是银本位制,可李存的金和银都不够多。 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独使用金本位制或是单独使用银本位制,都难以大范围推广,所以李存只能选择不是太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等将来根据情况再逐渐向金本位制过度。 但话又说回来,金银复本位制纵然有相对不稳定、混乱等毛病,可它也有自身的优点: 由于是复本位,其材料来源既可以是白银也可以是黄金,来源充足; 当需要进行大额交易可以使用黄金,小额交易则可以使用白银,灵活方便; 两种本位货币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更加方便与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稳定; 既能同以金子为主要货币的欧洲国家进行金币贸易,又能同以银子为主要货币的亚洲国家进行银币交易。 另外,李存还重新发行了铜钱。 ——蔡京为了帮赵佶搞钱,弄出来了各种各样的铜钱,甚至还有铁钱,太混乱了,关键,这些钱,全部不保值,而且,李存也怕被赵宋王朝的货币收割自己这里的财富,所以,李存干脆重新铸造质量更好更保值的铜钱。 将来,良币驱除劣币,赵宋王朝发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钱,肯定会慢慢的从自己的地盘消失,甚至有一天,李存都可以对赵宋王朝发起贸易战。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首先,李存规定了,只有自己发行的铜钱才能兑换自己发行的纸币,也就是兑换金银。 其次,李存规定了,自己地盘内的几种特产,比如一些丝绸,比如一些茶叶,都必须得用自己发行的纸币或自己发行的铜钱进行交易,当然,你愿意用金银交易,也没有问题。 再次,李存规定了,关税必须用自己发行的纸币或自己发行的铜钱缴纳,当然,也可以直接用金银缴纳。 而目前这一切,其实还只是在尝试和发展阶段,在货币改制这条路上,李存政府还任重而道远。 必须一提的是,在大力鼓励商业发展的同时,李存对商人的征税也大大的增加了,有些奢侈品的税收都高达五成了,等于说是,你不管运来多少,都得给市舶司一半。….你们这些商人还别不愿意。 这个时代,可是士农工商,我给你们创造出来了这么丰厚的通商条件,多收你们点钱怎么了,爱干干,不爱干滚蛋,我手握最大的市场,创造出来了最佳的通商环境,还愁没人愿意来我这里赚钱?再说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钱,也不可能是商人出,最后全都得落到那些想买奢侈品的人身上,需要为这些人考虑吗,有本事这些人别奢侈别攀比别炫耀啊。 还有,不论是谁,你敢逃税,我就杀,就抄家,就扣船,绝不手软。 另外,考虑到目前并不是资源特别丰富的后世,这个时代还是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农业,什么都是空谈。 所以,李存一力推出来了“摊丁入亩”的农业政策,将中国实行了两千来年的人头税(丁税)给废除了,并喊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口号。 就事论事来说,这个政策虽然不能说特别先进,并且被满清那些人搞得汉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但公平的说,这一政策,至少在初期阶段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反正,这个政策肯定比宋朝的土地政策要惠民多了。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从乾隆六年人口突破一亿,到乾隆五十七年突破三亿,再到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突破四亿,占世界人口超四十,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当然,这里面也有红薯、玉米的功劳。 这个慢慢再想办法解决。 教育上。 李存也学赵宋王朝搞太学,不过,不同的是,李存又搞了几个三年免费教育的试点,看看能不能搞出来为太学输送学员的机制,给底层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民生上。 除了跟赵宋王朝一样,李存这里也普遍建立了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民生保障机构以外,李存还大力发展以机械来代替劳动力。 还记得,李存让钱氏帮自己造得那些东西吗? 那些不是武器什么的,而是能节省人力的农具,比如深耕犁、代耕架、大型风车、播种机、割草机、草打捆机、收割机、用蒸汽作动力的拖拉机(三个轮子的农机具,即后面有两个大轮载着锅炉,前面一个小轮用来导向。)等等…… 李存不会种地,但他知道这些主要以牛马为动力的农具,所以,他也不管这些东西有用没用,都让钱氏尽量帮自己做出来,然后交给自己手下的那些官员去实践。 至于蒸汽机,那是李存夹得私活,这种东西,任重而道远。 另外,李存又改良了现在的捕鱼技术,“发明了”网板,大大增加了捕鱼的效率。….总而言之,李存能想起来什么,就安排人去实施,而且,李存这个人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从来都不嫌利小,哪怕只有一点点改进,李存都会派人去立即实施,可以说是尽可能的改善民生。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至于军事上。 李存首先干得就是裁军。 原来,连水军,加上收揽的方腊义军,俘虏的宋军等等,李存差不多真有一百万人马。 小小的六路之地,养一百万人马,简直太难也太浪费了。 所以,李存重新划分了防区,将自己的地盘划分为四大军区,即:北方军区,西方军区,南方军区,和中央军区。 北方军区,李存最终决定囤兵五万,由赵憨儿任都总管,孙三呆任都监,苏东任副都总管。 西方军区,李存最终决定囤兵五万,由二杆子任都总管,梁锦任都监,张狗蛋任副都总管。 南方军区,李存最终决定囤兵五万,由孔愣子任都总管,孙和任都监,方七佛任副都总管。 中央军区,李存最终决定囤兵二十万,自己亲自管理。 另外,水军是李存唯一一支没有裁减的军队,仍是十万,分为北海水军、东海水军和南海水军。 北海水军,编制四万人,有战舰百余艘,大小船千余艘,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驻扎在江宁府和镇江府(李存刚升的府)。 东海水军,编制五万人,有战舰二百余艘,大船三千艘,小船若干,负责杭州港、秀州港、明州港、泉州港、琉求港防御,及运输,其中两万驻扎在杭州港口,剩余三万分别驻扎在另外几个港口。 ——东海水军还保留了两万辅兵得编制,平时主要负责运输,也就是说,东海水军实际上的编制是七万。 南海水军,编制一万人,有战舰五十艘,大船一百艘,小船若干,分别驻扎在广州港和琼州港,负责南海的防务。 政治上,人事上,经济上,教育上,民生上,军事上,全面开花,吕将、张世之流又不是什么顶级人才,可想而知,得把李存忙成什么样子。 不说别的,就一个货币改制、一个摊丁入亩、一个军事整编,就能把李存给忙得脚打后脑勺。 偏偏,在这个当口,李存的地盘内又爆发了内乱和外患…… ……. 任鸟飞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任鸟飞的干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