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
世界,它没有科举制度,选官靠的是举荐!何家让大孙子去学堂也只是本着会几个字会算点数,以后到镇上找个活儿,不用在地里刨生活罢了。而他一过来就顶了一个痴傻的名头,在这看重名声的时代,当官已经基本和他无缘了。其次,他毫无耕种经验,唯一和黄土地亲近的记忆,还是小时候放暑假在外婆家帮着收玉米,此外,也就种过几次盆栽。最后,他没有一门手艺,不会做饭,不会制玻璃,不会背,甚至没有从商的工作经验,更没有什么穿越必备的王霸之气。他只是一个没吃过什么苦、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普通的九零后男生。目前为止,最大的金手指也只是听了戏能认字,最大的帮助也就是能听懂人话罢了,但这种条件下,认了字也没什么卵用就是了。如此一想,士农工商竟都没有优势。道阻且长啊~既然如此,他只能多看多学多做,一切重新开始了。不过,作为学生,他最擅长的最不惧的不就是学习嘛,他还有前世的知识,还有一群可爱的家人做后盾,何宁相信他一定能掌握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活得精彩!打起精神来的何宁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早上锻炼多加了一项打太极,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是何宁大学体育课的收获之一,不求练成武功高手,但求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何宁不知道这里普遍的医疗技术,能够少生病也算是赚到了。学习的时间可以灵活一点,但每天至少要有一个时辰,既然原身上过学堂,也有笔墨纸砚,那么练字也是要提上日程的,好在何宁有练过毛笔字,虽然只是作为兴趣并没有系统的学习,但毕竟是有四年基础的。另外,既然信息收集的够用了,那么出门闲逛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干正事了。不论是农活儿还是木工,何大爷、父亲何大柱或是小叔何大兴都可以做他的老师。他唯一需要头疼的就是怎么一步步显现出他的正常智商,然后说服一众过于宠爱自己的何家人,同意自己参与正常的劳动。初步计划制定完毕,代号:生存。计划执行第一天,锻炼后的何宁听说父亲何大柱和小叔何大兴去地里施肥,便带着小尾巴往自家地里去了。谁知,到了地里,何大柱和何大兴都不让他碰地里的活儿,就连何安都没义气的阻拦他,一个个好心好意的劝他回家。本来他应该感动加无奈的,可是,这年代,欺骗傻子都不用遮掩,当他看不出来他们眼中透露的嫌弃吗?拜托,他都还没嫌弃这一片农家肥的生化危机哎?何宁感觉略受伤,既然对方无情,那也不能怪他无意了!趁小叔何大兴不注意,何宁一把抢过他手里的工具,学着他们的样子施肥。何大兴看着大侄子辛勤劳作的背影,心里却内牛满面,大侄子哎,施肥不好玩的,要是都照你这样施肥,庄稼会死光哒!何大柱与何大兴拦不住何宁,只得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暗暗向老天祈祷:他亲爱的儿子(大侄子)能够回头看一眼正确的施肥姿势,当然,他能去别的地方玩就更好了。一开始,何宁确实是为了赌气,但作为一名成年人,还是很快的摆好了自己的心态,一边观察着何大柱与何大兴的动作,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如此一来,倒是越做越好,虽然比不上两位老手,却比从小进戏班子没做过农活的何安强一点。作为一名称职的小尾巴,何安自然要紧跟何宁的步伐,种地而已啦,还能比唱戏难吗?不久,打脸的事实让何安明白:种地也是需要天分的,而恰巧,这个天分他没有。等太阳越升越高,到了正午时分,施肥四人组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心灵)带着一身不可说的味道回了家。一到家,何宁就赶紧拿了换洗的衣服,去厨房擦身子了,伴随着窗外何老娘对另外三人的“谆谆教导”声,突然就觉得这一身的臭味还蛮好洗的嘛。第二日,何大柱也不敢去地里了,安安生生的坐在家里批竹篾,编竹筐,成功的吸引了儿子的注意力,最终,掩护了继续去地里施肥的何大兴。同时,也让何安放心的去忙自己的事情了。父亲的小心思一眼就被何宁看穿了,但是,和堪比生化武器的农家肥相比,傻子都会选清香的竹子吧,更何况他又不是真傻。如此,生存计划一:学习种地,暂时搁浅。批竹篾,编竹筐,一套程序被何大柱做的行云流水,感觉简简单单就编好了一个规整的竹筐。何宁知道实际上肯定不会像何大柱表现的那般简单,但一上手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难度系数。何大柱做惯了农活,双手有着数层厚茧子,而何宁从小娇生惯养,一双小手rourou的,软软的,根本没有那样的保护层。最后。一个竹筐也没编好不说,双手还被扎了好几根竹刺。何大柱见此很是心疼,虽然不知道儿子这两天为什么突然对农活起了兴趣,但他不希望看到儿子受伤。拙于言辞的父亲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而是用手边的竹叶子编了一只生动的蚂蚱,送给儿子。一个堪称艺术品的竹蚂蚱成功的扭转了何宁的注意力,果断让他放弃了竹筐,转战竹蚂蚱。可惜还没学会,就被母亲李清发现了。何大柱悲催的又受了一顿训,何宁也被母亲心疼的带回去挑手上的刺了。等何大柱受到连续七天晚上不能抱着媳妇睡觉的惩罚时,也意味着何宁的生存计划二,完败。更令人悲伤的是,他依然没有学会编竹蚂蚱……第11章思念决堤何家在北李村是外来户,何大爷的爷爷辈儿原是住得更靠北,几乎与北边的猛国接壤,天天和村民们口中的蛮夷打交道。本来生活尚可,但连着三年的干旱迫使何家举家往南迁移,最终选择了靠着河的北李村。作为外来户的何家凭借着以往的积蓄以及优秀的木工手艺在北李村捐了十亩的族田,安了家。最辉煌的时候,北李村不论是出嫁的女儿还是娶亲的男子家里都会请何家打家具。何家一代代祖传下来的木工手艺不比镇上的差,不仅结实耐用,还雕刻有寓意美好的图案,最重要的是价格上对北李村村民有不少的的优惠。经过两代人的打拼,到了何大爷这一辈儿才算是真正的被北李村接纳。忙过春天最忙的一段日子,何大爷刚休息没多久,就接了北李村村长家的活儿,给村长李坝家十岁的幺女准备家具。村长家的幺女还未定亲,现在就准备家具求的是慢工细活。毕竟,好的木材可遇不可求,好的雕工更是急不得。何大柱与何大兴做完地里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