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8
书迷正在阅读:为你打CALL/上司总是撩我撩我、穿越成种马文里的男主、娈童(H)、精英男被猛兽cao(H)、哑奴(H)、带着系统去古代、(猎人同人)是谁扒了团长、仙师十二载[重生]、男神之间的较量、“胖”小厨
叨互相告别的国师夫夫,不由得恶向胆边生——“大人,咱们今夜还要赶到驿站歇脚呢……”该出发了!狗粮你们自己留着吃吧!苏大人在心里恶狠狠地补充道。“对对对!快点出发吧!下次再聊!”姚亦昕是吃过错过宿头的苦的,别以为在野外露营很美好,在野兽蛇虫出没、没有路灯的时空,但凡脑子没坑的,都不会想体验露营的感觉的。苏念白看了苏立春一眼,没有说话,拱手和姚亦昕告别:“箬青贤弟,后会有期!”姚亦昕机械地对着他拱了拱手,直到马车走出去很远,才想起来国师大人口中的“箬青贤弟”到底是个什么鬼。果然他这样俗气的人,根本就没必要取什么“字”,别说“字”了,到现在为止,他连“姚亦昕”这三个繁体字都写不利索呢。送走国师一行后,姚亦昕带着白十三和“食铺临时掌柜”黄耘,加班加点地开始忙碌着铺子开张的事宜。别看就这么一个卖快餐盒炒菜的小铺子,真要张罗起来,那事情还真是不少,大到食材香料的采买,小到锅碗瓢盆的挑选,连筷子是用竹子的还是木头的都要他来决定。将自己累得半死,姚亦昕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根本不耐烦管这些繁琐的事情,索性把店里的事情全部让黄耘cao办,小事他自己做主,大事向白十三汇报,实在决定不了再来找他。当了甩手掌柜的姚亦昕,毫无负罪感地带着满满一大车新收来的番薯,晃晃悠悠地回了姚家村,准备做些红薯粉拿来做菜或者汤羹。红薯粉可是开店必备的食材,可以拿来做红薯rou羹,拿来当水淀粉做浇头,还可以拿来做捶rou、粉蒸rou……姚亦昕不由得感激地那个不识货的点心铺管事,要不是他将那位老人家赶出来,他去哪里收这么多红薯?做红薯粉的步骤其实比做红薯粉丝更简单,先将红薯洗干净切块,然后剁碎,上石磨磨成浆,反复淘洗,最后将乳白色的浆液放在一口大缸里,等到红薯粉都沉淀在底下之后,将凝结成面团状的红薯粉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后捏碎,就是红薯粉了。做粉丝的话,就要把这些做好的红薯粉再加水,和揉面一样揉成面团,再用一把漏勺做成粉丝。姚亦昕需要的只是红薯粉,所以下面的步骤就都可以省略掉了。花了两天时间,将带回来的几百斤红薯全部做成红薯粉,负责在铺子里监工的黄耘回来了,说是铺子里一切事物都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门做生意了。这就要挑个黄道吉日了,别看事情不大,可关系到铺子运道的问题,黄耘根本没办法决定,还是要请姚亦昕这个主子定夺的。“我去请朱爷爷帮忙算一下,看最近可有什么好日子。”姚亦昕顺手从橱柜里端出来一叠五香花生米做诱饵,准备去去钓朱爷爷这条大鱼。要知道,这个时空一般都是巫医不分家的,很多名医、神医,通常也身兼巫医、巫人的职能,像朱爷爷这样的神医,请他帮忙算个黄道吉日,还不是手到擒来?果然,听说姚家在码头上的食铺要开张了,朱爷爷笑眯眯地收起五香花生米,从书房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随意翻了翻,指了指其中一处说道:“五日后,诸事皆宜,大吉!”妥了!五日后正好啊,距离中秋节还有十天左右,而且时间也不会太赶,他刚好有时间组织一次试菜,也看看铺子里几个新厨子的手艺如何,别的都好说,尤其是卤味,将来可是他们家的招牌菜,绝对要一炮打响才行!“十三,明天让人从庄子上抓三十只鸡鸭,蔬菜也采买一些送到铺子里去,咱们试菜去!对了,”姚亦昕突然不怀好意地笑了笑,“命人做些抽签的纸条儿,晚上吃完饭,让大伙儿都来试试手气,抽中的都可以跟咱们一起去铺子里试菜,吃到撑为止!”生活嘛,不搞点儿事情怎么会有趣呢?姚老板幸灾乐祸地摸了摸下巴。作者有话要说: 口水~昨晚忍不住在网上下单买了沙地红心番薯,看评论说巨甜的,没办法,老家的红薯还没挖,只能先网购解馋了(ˉ﹃ˉ)话说,现在红薯也好贵啊,包邮差不多四块多钱一斤,我们老家红薯上市的时候才八毛钱一斤┑( ̄Д ̄)┍然后我家外婆还特别嫌弃地把小一点的红薯都剁碎了煮熟喂猪,我能说我每次闻到外婆煮猪食的时候都会流口水吗?满屋子的甜香啊(ˉ﹃ˉ)第57章和离第57天现如今的姚家可算得上是“人丁兴旺”,光是老宅这边的主仆加在一起就有几十号人,再加上住在庄子上的几十号人,加在一起也有一百多人了,新开的食铺最多能容纳八十多人,也就是说,试菜名额的抽签,基本上中奖比例达到了一比一。晚上,大伙儿排队打饭的时候,每个人都去取筷子的地方顺便抽了签,一个大大的竹筒,里面是一扎密密麻麻的竹签子,抽到白板的就不能参加试菜,抽到竹签末端染了色的就可以去铺子里吃吃喝喝,中奖的兴高采烈,没抽到的垂头丧气,心里却并没有多少抱怨。他们一路忍饥挨饿地流落江湖,如今能有姚家村这样一个吃饱穿暖、主人家又带人宽和的地方落脚,就已经是祖上积德了,灵活机变如黄耘等,已经在暗自谋划着攒钱开几亩山地,就在这姚家村落户算了。反正他们老家就那几亩薄田,连年干旱,送人也没人要,与其祖祖辈辈留在那里吃糠咽菜,倒不如跟着少爷一门心思地伺候着,看看他们现在!每天吃的是敦实的杂粮馒头,一顿饭还有两个菜一个汤,顿顿管饱,隔几天少爷还给吃一次炖rou;穿的是不打补丁的棉布衣裳,住的是不漏雨不漏风的崭新的土瓦房,每天只需要把家里这点事情做好,主人家不打不骂,每个月还有月钱拿,天底下哪里能找得到这样的好人家?虽说还有些老人家念旧,想着等旱情缓解了就回家乡去,可是,跟着一起出来的年轻人,绝大多数还是想留在姚家的,别的不说,就一天三顿饭管饱,就让他们心里热乎乎的了,在家的时候,哪怕是过年,也不能说顿顿这样杂粮馒头管够啊,都是大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