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 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

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

    被当面戳穿谎言,大宋的人都会感到惭愧,或者恼怒,只是没藏黒木一点情绪都没有,他淡淡一笑,“司马大人,做生意吗!总要两方都得利才行。”

    “是吗?”

    光光冷笑了一声,“拿你们遍地都是的盐,来换大宋的粮食、丝绸、瓷器、茶叶,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我给你的东西可有一样劣质的?可有一丝一毫抬高物价?”

    作为王宁安调教出来的学生,司马光还是很清醒的,如果官方贸易像以往那样,以次充好,坑蒙拐骗,谁都不是傻子,你想赚得更多,只会让走私更加猖獗,到头来,还是得不偿失。

    因此不论是和大辽贸易,还是和契丹贸易,商品都是没有问题的,要想赚钱,从别的地方下手。

    这一点光光可以理直气壮!

    没藏黒木坦然道:“司马大人,你们的确守信用,和以往不一样。但是我听说贵国的盐价已经超过了30文,还在狂涨之中,我们的盐至少应该和贵国的市价一样,你以为呢?”

    光光上下看了看没藏黒木,突然哈哈大笑。

    “没藏使者,你们国内除了青盐,还有什么?你们在国内,一斤青盐能卖得上5文钱吗?你们可以不吃粮食,啃着青盐过日子吗?如果不能,你们必须接受大宋的价格,没有商量!”

    没藏也怒了,他同样不甘示弱道:“但愿过些日子,司马大人还能这么说!”

    ……

    打发走了没藏黒木,司马光后背都是冷汗,他急匆匆去找王宁安商量对策。

    西夏的情况很明白了,他们已经知道了大宋的食盐危机,而且想趁机敲上一笔!如果接受了,西夏人只会狮子大开口,没完没了。

    而且提到食盐收购价,就没法继续平抑盐价,就别想掌握西北食盐的定价权,更别想铲除庞大的西北盐商势力……

    “不向西夏妥协,这是对的,不过不用这么激烈,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王宁安笑呵呵道:“崔家又打出了一张好牌啊!”

    老师云淡风轻,光光也为之一振,“先生,您的意思是西夏的线还不能断了?”

    “不是不能断,是让别人以为我们不敢断……你明白吗?”

    “明白,先生的意思是示敌以弱?”

    “嗯!”

    王宁安从座位上站起来,背着手道:“真是想不到,崔家居然能联络上西夏,可见他们手眼通天,实力不俗啊!”

    “先生,既然他们和西夏勾结,朝廷能不能出兵,一举把他们铲平了?”

    “哪有那么简单!”

    王宁安无奈笑了笑,“我已经让人调查,结果除了一个叫崔西枫的家伙之外,崔家的核心成员,一个不知道,不但住处不知道,连名字也不知道,崔家就像是鬼一样,无所不在,又没人能找到他们,你说怪不怪?”

    光光倒吸口气,“先生,听说唐末的时候,崔家被黄巢杀得很惨,从此之后,他们就一改作风,变得格外低调了。神龙见首不见尾。”

    世家大族各自有传承的绝招,在汉唐的时候,他们拥有庞大的土地,人丁兴旺,又有良好的家族教育,历代要想治理好地方,就不得不依靠世家子弟,渐渐的,他们盘根错节,形成了一张绵密的大网,强如李世民,面对这些人,也是徒呼奈何。

    唯有异类武则天,才敢放手收拾世家,斗来斗去,也只能说是两败俱伤。

    这是汉唐世家的存在方式,如今情况变了。

    崔家苟延残喘,躲过了五代的乱局,又经历了百年承平,他们存在方式和以往已经不同了。

    明面上,王宁安查不到崔家的田,也查不到崔家的产业,当然不是没有,而是他们巧妙隐藏起来。

    这种事情王宁安也在做。

    现在王家有多少产业,连王宁安自己都不清楚,要说知道内情的,怕是只有白氏一个。

    王家是通过复杂的持股合作,躲避外人的耳目。

    比如最初的海丰酒楼,王宁安给了向好一半的股份,又把经营权交给了他们,这样在官府那里,只能查到向好,至于合伙人,除非把向好抓去,严刑拷问才行。

    崔家也多半借助别人的旗号,把家族产业分散,靠着牢牢掌握金流,维护庞大的世家。

    那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处处隐藏在后面,他们在民间没有存在感,无法号召百姓,相比之前的世家,动辄几十万佃户,成千上万的家丁,声势差了很多。

    他们又是靠着什么保护自己呢?

    可别说西北大地,都是善男信女,遵守规矩,不敢胡来,没有足够的底牌,光是文彦博、庞籍这些人就能把崔家给吞了,根本等不到王宁安出手。

    “崔家的确是太奇怪了,不弄清楚他们的底细,寝食难安啊!”

    光光笑了,笑得很开心。

    居然能看到师父发愁了,绝对是千载难逢的事情。

    “行了,别幸灾乐祸了,你!”王宁安大声道:“立刻去向其余各路调集食盐,不惜血本,稳住盐价!”

    “是!”

    光光连忙答应,他心里已经有了盘算,

    西北缺盐。除了从西夏弄盐之外,就只剩下内外两条办法,对外,是向河北两路,川峡四路,以及京畿路,山东路等处求援。

    河北两路没有问题,那是王宁安的大本营,不用光光去安排,王德用,司马光等人已经调集了大批食盐,向西北运输,只是路途遥远,缓不济急。

    再有就是川峡四路,也就是四川等地,生产井盐,数量也不少,但是如今成都府路的转运使叫王素,这位就是被王宁安弄出京城的。

    多年过去,两个人也算是仇家,他能不能帮忙,就不好说了。

    光光记得父亲和王素倒是有些交情,再有眼下的御史中丞张方平在巴蜀多年,门生故吏很多,请他帮忙,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

    光光是广撒网,能捞到鱼就算。

    除此之外,其实西北也不是不产盐,就在永兴军路辖地,有一座运城,又叫运司城,神州大地,运城是唯一一座,因运盐而设置的城池。

    运城有著名的盐池,当地生产食盐的方法和海水晒盐差不多,盐池的水呈青绿色,百姓在盐池旁挖好畦垄,引入盐池水蒸发。

    如果赶上有风的天气,一夜过后,遍地是洁白的池盐。

    光光的老家就在运城,他爹叫司马池,没准还是取自池盐的池呢!

    他从小很熟悉运城的情况,要想解决西北缺盐的窘境,还要从盐池下手。

    光光立刻下令,调集3000人马,前往运城,半月之内,押运30万石池盐,运送到西北各处。

    为了确保快速完成任务,光光请求包拯下令,开放盐池之禁,准许普通百姓去引池水晒盐。

    老包欣然应允,他也派出了精兵强将,配合光光,抓紧生产调运食盐。

    ……

    “果然有些门道!”

    崔西枫依旧很淡定,之前放着池盐不动,从西夏引进青盐,打压盐价,崔西枫就觉得这是个阴谋,或者说故意卖得破绽。

    如果以为摆平了西夏,就能把盐价抬起来,一定会吃个大亏。

    不过王宁安,你算错了,你太小觑我们崔家的力量了,西夏不过是一帮见钱眼开的土包子,随便给点好处,就能把他们买通。

    而且西夏人想要的东西,王宁安你给不了,只有我们能给,他们会乖乖听从我们的摆布!

    至于池盐吗,你更会后悔一辈子的!

    走着瞧吧!

    崔西枫信心十足。

    ……

    就在西夏青盐中断之后,西北的盐价再也不可抑制,直接飙升到了40文,而且看疯涨的劲头儿,突破50文,60文,也指日可待。

    甚至有人说,会达到100文的天价。

    盐价持续上来,光光和包拯还在努力维持,各地还有廉价的食盐出售,可以用粮食兑换,但是数额却下降了。

    最初一家能换3斤,现在降到了每家只能还8两,而且要相隔10天,才能再来换。

    可即便如此,各地的换盐点也时常遭到挤兑,疯狂的百姓甚至会冲击,哄抢食盐。借着民间大乱,刘几、席汝言等人,仿佛打了强心剂,他们纷纷跳出来,上表弹劾。他们也学聪明了,竟然齐刷刷攻击西夏。

    说西夏人反复无常,狼子野心,根本不可信,他们向大宋输入青盐,就是为了扰乱大宋的江山,居心叵测。

    如今图穷匕见,西夏人撕毁了盟约,正好顺势废除盟约,一切恢复旧制,西北自然太平无事……

    说了那么多,只怕最后一句,才是他们的真心话。

    王宁安并不在乎些许浮言,如今的赵祯,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真正的关键是解池的盐能不能如期到位?

    “大人,怕是不成了。”

    站在王宁安面前,是一个高大粗犷的西北大汉,他名叫种诊,他的哥哥就是种家军的当家人种鄂。

    “王大人,运城上下,都是崔家的人,包括派去运城的士兵,其中不少也是崔家的人,他们会想尽办法破坏,绝对不让一粒盐从运城出来。”

    王宁安很是惊讶,忍不住问道:“三将军,你怎么知道如此清楚?”

    种诊深深吸口气,然后低声道:“因为……我们也是崔家的人!!!”青史尽成灰的大宋将门